top of page

『 2021 WHAAAAATS 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



WHAAAAAT'S旨在扶持藝術家及推廣其藝術作品並與本地及國際藝術社群連結,且讓眾收藏家和愛好者可任意遊走細細品味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的當代藝術品,並在這個舒適的環境中與參展藝術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第二屆WHAAAAAT'S展會將於2021年5月7-9日再次盛大舉行,選址於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本屆展會主題為「我們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懷抱希望、保持樂觀;期許藉由藝術家們精彩的創作,為我們所處的時代發聲,用美好的創作,為自己說話也溫暖他人,用正向熱情的創作,喚起大眾對自身時代的認同與重視,將藝術的愛傳遞給每一人。


 

參展藝術家 /



圖 | 邱國峯《南域》2021 鋼珠筆、油漆筆、灑黑金宣 80 x 45cm

邱國峯 Kuo Fong CHIU

出生 / 臺北 1983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理論組-(東方組 博士)


典藏|

2020 國立臺灣美館藝術銀行典藏

2019 國立臺灣美館藝術銀行典藏

2015 國立臺灣美館藝術銀行典藏


邱國峯以一種奇特的體例在創作。由「水」與「墨」營造出的「水墨」,在國峯突破材質框架的筆下,直指其精神性的追思與再造。他為左手創作者,基本程式是:初以毛筆墨線或鋼珠筆色線為物象輪廓肌理定位,整體宏觀布局構圖,再以鋼珠筆或油漆筆塗布設色,或細緻勾勒山形、或圈畫夾葉、或點描苔點等等細節,而後精心收拾整理,以毛筆書寫題記、落款、鈐印。畫作內容概以藝術史角度為核心出發,其來有自,取法甚廣,對於古代/當代、傳統/創新、文人/常民、水墨/新媒材等這些看似兩兩對立的雙向課題,模糊邊緣界線,嘗試互滲融會,展開浮生世間。

觀者所感知到的審美經驗「奇遘」(遇),在國峯的作品,尤以其銳意經營的「古風硬筆山水」,獨樹一幟,予人新穎異境的視覺感受,極富裝飾趣味。「古風」乃肇於構圖之源,鎔鑄傳統古代經典,有著雙魚菱紋漢磚拓印之再造博古圖、煙霧裊裊擬成仙境的博山爐、唐宋元明清一系列繪畫巨作、趙之謙的七巧板拼書等等。其一系列以「古」為名的作品(仿古趣、謂古法、取古體、得古意、法古貌、理古思、悟古神),揭示了以古為師的創作途徑與思考理路,然非傳統認識下的臨摹仿習,而是取古人之形式與美感,詩書畫印的程式傳統則是必然標記。圖譜類和博古圖式的作品,更透過「榜題」、「題記」的說明,而有著圖文相輔並列的釋讀,既體現傳統古趣並產生當代互文性。



圖 | 盧俊翰 日出夜降 2021 壓克力.畫布 80×130cm

盧俊翰 Jyun-Han LU

出生 / 1987年 台北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 碩士


駐館&講座|

2019 Facebook Artist in Residence Program(臉書-台灣駐地創作計畫)

2017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Cube駐館創作


典藏|

2020 花蓮文化局美術館典藏

2019 金車文藝中心典藏

2018 國立台灣美館藝術銀行典藏

2018 台灣銀行典藏

2017 晶泉丰旅酒店典藏

2017台灣銀行典藏

2016 國立台灣美術館青年作品典藏


遍觀盧俊翰過去數年間的創作,取材多數圍繞在個人體驗的轉化與再現。

從迢遙的大霸尖山遠眺,到七股鹽山的寫生,乃至於平常較少遊客涉足的砂卡礑步道等真實存在的地景,都在他的編排改寫下,演奏出全然不同的音色。尤其像是大雨過後被斷枝落石所遮掩的蘇花公路,原本該是災難片的場面卻在豐沛色彩的擠壓堆疊下,反而轉化為另一種溢出既定視覺經驗的觀看。

對盧俊翰而言,當代創作者的優勢就在於擁有大量的資訊,可以恣意地將之巧妙揉為己用。因此在盧俊翰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山水畫的巨碑式構成,在明亮色彩的疊合下顯得輕盈許多,為傳統賦予嶄新的視覺可能;而刻意與工業城市文明,例如道路中間的雙黃線產生關聯的其中幾件作品,也適度地描繪出自然與人工、真實與虛擬之間的游移跟擺盪,恰恰都與存在規則,卻又幾乎可以產生無限可能的遊戲形成呼應。

另外,在晚近的作品裡,盧俊翰則在看似理想安排的大量色塊與色柱畫面中,試圖加進些許流動的痕跡,以製造出更多想像的穿越可能。雖說靈感來自東海岸因暴雨過後所導致的土石流現象,但他並無意提出針貶,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輕易套上環保生態的圈套。如其所言:「人類會因為需求而改變風景,使風景變成娛樂;我則是因為娛樂,讓風景入畫成為一種遊戲。」對他而言,這就仿佛在「俄羅斯方塊」遊戲過程中,玩家無能使骨牌順利疊合消除而製造出來的殘餘空間,由此才是通往每一次創作的必經路徑。無論觀者所見是似曾相識卻又帶點陌生的地景也好;或是純然出自想像的宇宙生成場面也罷,都是竭盡心力,直到遊戲結束後才得以誕生的結果。



圖 | 鄭崇孝 雪中趕豬 2019 油彩.畫布 50x130cm

鄭崇孝 Chong-Xiao ZHENG

出生 / 臺北 1988年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


經歷|

2017 文化部MIT新人特區

2013 台北美術獎 優選


作品典藏|

2016 105年度藝術銀行典藏

2015 獲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2015 104年度藝術銀行典藏


鄭崇孝在中國山水重製系列中自言:「2014年我在故宮看到范寬的《谿山行旅圖》的原作,覺得這樣的美感經驗也許可以用現代人的方式重新詮釋,把古畫的美感經驗傳承下來,因此我開始執行山水重製這個創作計畫,起先重製的方式是使用卡漫的顏色再加上自創的自畫像符號「嘟嘴男孩」來進行繪製。」 歷史名畫改作重製計畫的開展,可說是鄭崇孝被藝壇注意的起點,也是確立了他對藝術史觀點探討的創作路徑。

目前他以西洋藝術史名畫重製、中國古代山水畫重製以及台灣歷史圖像重製三個系列同時發展,都有共同的宏觀與微觀視角。

在作品的畫面中,卡漫式的嘟嘴男孩不斷在不同場景現身,嘟著紅色腫脹的雙唇,穿著紅色短褲,挺著肚子梳理著尖尖髮型的男孩,來自藝術家服役期間蛙人部隊的改作想像,這形象幾乎也成為作品明顯的識別之一,也是藝術家對自我的改作。嘟嘴男孩作為創作者替身的符號運用,主角被放在某社會場景表達現實,現實裡發生的低頭看平板場景、22K薪資事件、街道呼嘯而過的雙載比基尼女生,甚至《那些日子》對煩躁雜亂的生活的描繪;在之後的藝術史名畫等系列創作也依然放出眾多男孩現身其敘事中。此如同孫悟空七十二變拔毛吹出八萬四千分身,在鄭崇孝的創作裡每個嘟嘴男孩都是分身,經歷不同歷史時空穿梭,印證各生活場景中的在場與存在。

此外,藝術家有意識的對藝術或藝術史權威範式的改造,雖然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的創作,對權威的鬆動,包含以拼貼、挪用、重製等進行符號批判、意義置換等,摭拾可見。但鄭崇孝對權威範式的使用,並非有任何揶揄、反叛的意圖與態度,反而是採取和諧共存的路徑,並添加卡漫裡的遊戲性,而他視覺化所有的敘事的探索過程,讓這些元素在互相作用下更顯得清晰且生氣蓬勃。



圖 | 楊家佳 殼-樹偽-01 2020 瓷土、木、金箔、黃銅 5x5x28cm

楊家佳Chia-Chia YANG

出生 / 1989年 新北市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 碩士


獎助&駐村|

2017 獎助 - 板橋 臺灣《第八屆台灣藝術大學駐校藝術家之優質藝術家》

2015 駐村 - 波西奧 芬蘭《第六屆Arctic Ceramic Centre北歐陶瓷中心》


得獎|

2019 臺灣陶藝獎 入選 鶯歌陶瓷博物館

2015 第二屆臺灣青年陶藝獎 入選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5 第33屆桃源美展 工藝類銅獎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2015 第七屆臺灣金陶獎 入選 和成文教基金會


將編織而成的物件反覆浸裹瓷漿,在吊掛等待風乾的過程,瓷漿受引力影響,自然的變形,呈現有機的形態。

風乾後將物件放入窯爐燒製,高溫中繩子將化成灰燼,留下陶瓷外殼,實體消逝後所留下的外殼是曾經存在過的銘記,浸裹瓷漿變成一種將時間和記憶封存的手段,一種轉換原本物件的封存方式。 這段誠實紀錄時間的創作儀式對我來說像是遊戲,像是兒時辦家家酒時模擬烹飪的過程。

創作之於我而言是自由的遊戲,是跟隨自己的節奏寫下的詩句,也是面對生活的方式,隨著時間推進,探索「框架」到「殼」的概念跨度,由衝撞批判轉為較中性的詞彙。「殼」有相對輕薄及中空的特質,是實體消逝後所留下的外殼,是曾經存在過的銘記。「殼」之於創作者而言,代表框架和束縛,但同時也具有保護的功能,是裝載生命的容器。



圖 | 陳昱凱 山頭漂浮物 2021 壓克力.畫布 65x50cm

陳昱凱 YU KAI CHEN

出生 / 台北 1991年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創作組


駐村|

2015 黑橋藝術村B-Space 駐留藝術家 中國北京


獲獎|

2017 高雄獎 優選

2016 桃源創作獎 首獎


陳昱凱把對於藝術和生命的反思,運用到創作的過程並將創作者的生命感受進行反芻。一種由內而外的,將失控的顏料潑灑於畫面之中,不斷勞動的身體在創作過程裡持續撿拾、拆除、敲擊,讓姿勢隨著畫筆狂舞,顏料隨著張狂的臂膀四濺,激烈的手段使作品處朝著相對不安穩的樣貌發展,隨機的圖像在掌控與失控之間來回地遊走。那是無處宣洩的內在試著找到一種反抗的出口,就像是在對無可奈何的世界做出最後奮力一搏,試圖證明自己依然擁有能力,依然可以自由地反動。

「人好像都處在一個連續時間的切面之中體驗真實,對於自身的無奈與存活的本能在一個不自在的大環境下,過往的經驗使我們開啟了一種『防禦機制』。」陳昱凱一臉無奈地笑著説。他的作品中常帶有一系列專屬於他個人的創作符號或語言,那是混亂世界中的天文意象狂想?未來科技最終的抵達之謎?紛亂喧嘩之中、失序狂舞的混沌世界下,那些抽象擬人的動物彷彿帶著一股漠視的眼神參與著亂世的一切,所有爆炸、蹦裂、失序、迷惘,在無法控制之中卻又藏著一股無奈之情在等待著、壓抑著,又或是不得不接受那無法免除的狂亂變化,只能試圖找尋一個安全的距離將自我包覆於一個與世隔絕的理想場所,窺看世界?

如今藝術創作時常回應社會間日益加劇的各種分裂觀點,人們形成大大小小族群或同溫層,彷若生活在平行時空中的訊息環境,無法相互交流。若直觀地觀看陳昱凱的作品,會接收到一種對未來世界爆炸式的想像,但再更加細看會發現那是來自他深刻觀察後,對現下社會體制的強烈投射,試圖表現出那些混亂不堪、極度無奈的現狀。在社會體制如常運作下,任何一種最好的結局都在尋找可能的說法,倘若彼此之間依然無法產生對話,所有無解以及等待是否將持續盤旋在充滿現代性的爭論之中,而最終人們所嚮往的烏托邦到底會是什麼?



圖 |林佩君 愛因斯坦 2020 壓克力.畫布 130x97cm

林佩君 PEI JYUN LIN

出生 / 台北 1992年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


2021《童樂繪》-板橋435藝文特區 台北

2020《當我們同在一起》-藝星藝術中心 台北

2019《微光日譜》文人遠雄博物館 台北

2019 台灣美術新貌獎


藝術家林佩君展出作品包含肖像計畫與敘事型作品兩個系列,2018年開始藝術家將《時代雜誌》所公布的百大影響力人物以自己的風格進行改造,基於21世紀是卡通、動漫盛行的年代,藝術家以不同以往的獨特美學「可愛」將寫實的肖像轉換為可愛的風格,以此創造屬於21世紀的新肖像,藝術家經由肖像計畫不斷的嘗試造型與配色所累積的經驗,使她在創作敘事型系列作品時,能以更活潑輕快的可愛風格去呈現不同的社會議題。

如今我們身處在卡通動漫盛行的年代,藝術家經研究卡漫的可愛美學而得之經驗,重製西洋藝術史經典作品,將原作的色調、造型與線條轉換為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並保留其藝術家原本固有的繪畫特色重新詮釋成21世紀的新肖像。




房號 Room| 801


展出藝術家 Artists |

邱國峯 Kuo-Fong CHIU

盧俊翰 Jyun-Han LU

鄭崇孝 Chong-Xiao ZHENG

楊家佳 Chia-Chia YANG

陳昱凱 Yu-Kai CHEN

林佩君 Pei-Jyun LIN


展覽地點 Venue|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2號


展覽日期 Date|

2021 . 05 . 07(Fri)- 09(Sun)

開放時間 Time|

2021 . 05 . 07 (Fri.) 16:00 - 21:00

2021 . 05 . 08 (Sat.) 12:00 - 21:00

2021 . 05 . 09 (Sun.) 12:00 - 18:00


預展日期 PREVIEW|

2021 . 05 . 07 (Fri.) 12:00 - 21:00

Commen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