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虛擬的身體」 游依珊 創作個展


展覽時間 | 12/6-109/2/2 茶會時間 | 12/8下午3:00 展出地點 | 藝星藝術中心

蕭瓊瑞 教授 與 談講者 游依珊的漂浮系列---抽象的真相

展覽講座| 12/14 19:00-21:00

傳統繪畫是一種以真實的身體情緒和姿態為中心,將身體作為中介去呈現出肉體與繪畫性之間的物質與肉質性交換,其所展現如同經由肉身傳遞神的旨意,而投射與顯現了「靈光」(aura)所具有獨一性。然而在一片瀰漫有關「繪畫已死」的風潮中,個人意識到那是有關藝術和時代語境表達的問題,而不是繪畫材質的不合時宜,從而必須超越傳統繪畫中身體的肉質性表現,才能將繪畫過渡到這個時代當中。為此,我將這個超越的方法轉向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認為時代的“技術”(technology)可以引領出一種我們肉體想像中無法達到的美學型態。班雅明對於新時代技術取代傳統美學的思考並不是流於天真,而是十分具體現實的表現於1920年代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如何的以工業生產化過程取代了先前的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這使得我們深信當今網絡時代的工具可以擴大我們對於美學上的想像力,同時也成為我在繪畫工作中的執行力,超越了現實中的身體以及跨越傳統藝術表達中強調肉體的痛感表現,朝向了一個脫離生活經驗脈絡上虛擬的身體,達到了純粹美學上的漂浮狀態。 「虛擬的身體」解構了身體的束縛,同時也是將身體與現實世界間的想像力隔閡打破,「虛擬」所指的不僅是不拘於現實的物,而是更純粹的指向了自由想像的遊戲。我們可以在作品中看到一些非現實的物質,這些逼真的虛擬性物質所顯現的像是漂浮於水中的失重狀態,從而發現自身作為觀賞者,被陷入於一種審美遊戲的觀看,而不是傳統佔據於事物之外的觀看。而當我以虛擬的方式構築了一個漂浮世界時,意識到了真正的虛擬並不在於虛幻而在於如何重構真實,處於現實世界的感官受限於事物的邏輯性而未能將理想的美以無條件的方式呈現,因此「漂浮系列」以虛擬的方式表達了一種逼真的漂浮狀態。這種逼真之美的虛擬重構是一種遊戲性質的想像,經由陷入逼真的擬態真實而將現實中的身體解放,這種觀看方式和傳統主體對於客體對象的眼部觀看有著很大的不同,「虛擬的身體」強調的是身體進入客體內部的陷入狀態,這與尼采所揭示的月夜酒神迷幻所象徵的陰性審美相同,也是本人身為女性身份並且有意識的以後現代話語中的陰性美學,作為個人位於當代繪畫的處境方式。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